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资讯 » 正文

上海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诞生记:多个首创开金融改革开放先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7  来源:新格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956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上海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诞生记:多个首创开金融改革开放先河 【编者按】 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

原标题:上海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诞生记:多个首创开金融改革开放先河

【编者按】
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如何诞生的,汽车业对外开放从哪里起航,上海浦东开发区有哪些“全国第一”……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改革开放措施闪耀着首创精神的光芒。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6月22日起推出专题报道,展现40年来的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
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是怎么做到的?
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已经基本建成了以较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撑的、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金融要素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优势。金融要素市场的诞生、集聚、创新、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缩影,也很好地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金融办供图
开启金融业改革开放先河
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表示,上海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0年代是探索阶段,中央酝酿启动金融市场领域的改革开放,已在上海落点布子。1984年新中国首只股票——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发行,1986年首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在上海开办,1988年第一家外汇调剂公开交易市场在上海成立,这些都启动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河。
1990年代是逐步集聚阶段,全国性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在上海初步形成。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赋予了上海当先锋、打头阵的重任。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一马当先,自1990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开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4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99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相继成立,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进入21世纪,上海进一步完善和规模扩大阶段,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1990年代市场集聚的基础上,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上海清算所(2009年)等陆续成立,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金融要素市场体系。郑杨透露,与此同时,上海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由2001年的10.8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28万亿元。12年增长近50倍,这在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提升功能阶段,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提升,支撑上海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随着2016年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成立,上海形成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2017年,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二,股票交易额和股票市值均位居全球第四,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铜、天然橡胶等10个期货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投融资平台,银行间市场已成为中国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和基准汇率生成地,以及境内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定价中心。上海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充分发挥了积极的“稳定器”作用,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让金融要素市场更发达、更活跃
郑杨表示,伴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近三十年的建设历程,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金融市场体系逐步齐备,金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达1428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32倍。2017年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
二是市场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上海成功推出了中期票据、国债期货、股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从传统的投融资功能拓展到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政策传导等多种功能。
三是市场资源配置从面向国内到走向国际的转变。证券“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沪伦通”正在稳步推进,为更多的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开辟了多种渠道。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ETF等试点顺利推出。
下一步,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是国际化。郑杨指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与庞大的资本体量之间不匹配。中国资本市场占全球资本市场的11.3%,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上海股票市场外资持股比例不足5%,债券市场外资持有占比不足2%,且参与者类型过于单一。
郑杨认为,要坚持国际化导向,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让金融要素市场更发达、更活跃。加强金融要素市场开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开放结构。拓宽中外金融要素市场合作领域,大幅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范围、渠道和规模,支持境内外金融市场在股权合作、产品开放、指数编制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支持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大登记、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合作。同时,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高跨境风险管理水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