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娱乐快报 » 正文

发负能量朋友圈,最害怕的是忘了屏蔽爸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6  来源:企业800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551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躲在角落,自己舔舐伤口是动物的本性。就像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丧文化,可却很少有人愿意把这种「丧」展现给最亲最爱的人,全都是自己默默消化。不信回忆一下,自己有多久没当着爸爸妈妈的面大哭一场了?很久了吧。

躲在角落,自己舔舐伤口是动物的本性。

就像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丧文化,可却很少有人愿意把这种「丧」展现给最亲最爱的人,全都是自己默默消化。

不信回忆一下,自己有多久没当着爸爸妈妈的面大哭一场了?很久了吧。

这样的对话,更是时时刻刻都发生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里——

父母:在学校怎么样?

尽管,为着学业毕业就业而焦虑不安常常失眠,但我们还是会说:挺好的。

父母:工作累吗?

尽管,常常加班休息不够颈椎酸痛精疲力竭,我们也只是平淡地说:挺好的。

于是就在前两天,我们做了个征集——

生活中伤痕累累,你会选择和家人倾诉吗?

而你上一次报喜不报忧,瞒着爸妈自己扛下了一切是什么时候呢?

没别的,只是想给无处宣泄悲伤的你们,找个能无所顾忌吐苦水的地方。


成长中的悲伤,往往都会被迫成一个人的事情。

小时候在外面买了东西回家总是把价钱给爸妈往高了报,现在买了东西回家总是把价钱给爸妈说得很低;

小时候被班上的坏男孩欺负总是在爸妈面前嚎啕大哭,可现在受了委屈回家要想着办法在爸妈面前保持笑。

说or不说

随着年纪的增长,失落的眼泪、电话里的哽咽、朋友圈里的负能量,都成了一个人的事情。

@山楂卷:大概就是自己妇科上生了病,可是不敢告诉父母。又没钱的时候,只好骗妈妈说自己痔疮又很严重了。

@橙粒果:最近走水逆,压力大身体又差,颈椎病胃痛厌食头痛让我很困扰,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但还是犹豫了一下屏蔽了爸妈。感觉从爸妈的微信上看我的朋友圈肯定都是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这样挺好。

@隽秀:发条朋友圈,不开心的图,父母就发语音问我怎么了。本来打了一大串文字,准备按发送前一秒,还是删了,发了语音:没事,最近有点上火

图via@神经病有所好转

绝大部分中国家长显然看不惯孩子这幅“藏心事”的样子。他们总像《请回答1988》里的豹子女士一样,抱怨狗焕为什么不和他说心事——

@椿生:去年找工作,招聘会那天我打了大概二十个电话和爸妈商量到底投哪,结果他们说:我们又不懂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之后过年走亲戚,亲戚说怎么不早告诉他帮我联系,结果我爸妈直接说:我什么都没告诉他们,直接就签了。

@在到处之间找我吧:我妈经常说我和她不亲,什么事也不和她讲我真的希望她能仔细想一想,我小时候摔伤膝盖或者和朋友闹矛盾回家和她倾诉时,她对我说了什么,所以现在有什么委屈我宁愿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最“懂事”的那一个

可爸妈不懂的是:谁又不向往剧里善宇母子那样无话不谈的亲子关系呢?

孤独这么悲伤的事情,不是万不得已,没有人会主动选择。

就像常常有人说的,当一个人对大家都报喜不报忧的时候,那一定是因为经历过很多很多的挫折了。  

有些沉默的孩子是从小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被迫独立的太早,直到自动关掉了倾诉的大门。

@Truman:自从六岁被送到私立学校就没有对父母倾诉过了。

@,:家里四个小孩,排中间。大学第一次离家远,看到舍友给爸妈打电话我也打了,不到一分钟他们就挂掉电话了。

而有的,注定了是家中最“懂事”那个。看着别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默认了自己难过也不会有人来安慰的事实。

@夕照:三岁父母离异,判给了我妈,可是我妈也有了家庭,生了弟弟,我就被踢给了我姥姥。记得有一次过年,被姥姥冤枉了,我妈不光不帮还在旁边帮腔,说怎么能这么白眼狼呢?

@落晴风:有一天我妈看到我哥发的朋友圈后,发出的那句“你哥哥工作大概不顺心了”里藏着的心疼,我现在都还记得,其实那个朋友圈只是我哥打游戏完虐了对方的截图而已。

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阴影,让他们就算说谎,也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假象。

迎接另一份手足无措

最近每每发生大学生受欺辱后自杀事件,都有质疑——就算你被伤害,记得回到妈妈身边,一切都有办法。

可问题是,这些寒门学子往往都是家里文化最高的那一个。他们越是离家千里,更不愿、也不忍在最亲的人面前展现最不堪的一面。

@??:陶崇园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和父母说了,他们只会叫你忍,不会考虑你的处境,理由就是他们自己没文化,不懂怎么帮我们。

@本就百无聊赖:不是不愿意说,每当看着脸上满是皱褶的父母干着急,还向我微笑着说安慰不了我的话,就觉得世界太残酷和温柔。

尤其是身处异地,更知道伤心的事即便说给他们,电话那头的爸妈除了干着急,其实根本不能提供有效的分析和实际的解决方案,要解决的还是要自己解决。

@番茄妮:以前刚工作时不顺,回家跟我妈妈一通大哭,后来她居然跟着我一起大哭。后来就不说不好的了,不想她再为我担心了。

@Jane.:上学期压力特别大,然后打电话给我爸,他说不考研就不考,找工作也没关系,晚上我妈又来和我视频,两个人在手机前面红了眼,她说你别哭,你哭了我也想哭。

儿行千里母担忧,反而对彼此都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Froggy:大概是怕我妈连续电话微信跟踪后续好几天吧。虽然是出于关心,但是她会把我的处境想得比我描述得还要糟糕,每次解释来解释去她老人家就是没听见还在操心,就有点甜蜜的麻烦吧。

“你先反省下自己吧

而比起不愿意报忧,更多的孩子则是不敢报忧。

因为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中国父母对于孩子受伤害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不要声张,并且还会强调“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小到不管身体哪儿不舒服,都是衣服穿少了,熬夜熬太晚的锅——

@普通群众小猪蹄:现在生点小病根本都不敢跟妈妈说,甭管啥毛病妈妈直接省去望闻问切就下诊断了“衣服穿少了

受了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在被关心身上受伤之前,也都会先被下个“双方都有错”的结论——

@苏苏小积: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很胖的男孩子嘴碎喜欢乱说话,我气不过跟那个胖子吵了起来,他狠狠推了我一把,我整个人摔在地上。回家委屈死了跟爸妈说我跟人打架了,还没张口,爸爸就说:“那你肯定自己也有错。”

@文过饰非:眼睛意外受伤,没拆纱布的一个多月里愣是没敢回家一次。回家后,因为我爸嫌我一直眨眼,就替自己辩白了一句:说前段时间眼受伤了。没有一句安慰的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怎么这么有才,走路都不长眼吗”。后来,一个人去医院动手术什么的再没跟家里说过一次。

出了问题,那一定是你自己选错了道路。然后马后炮地提出发生之前的可解决方案,美其名曰“吃一堑长一智”。

甚至涉及到一些性教育等原则性问题,依然坚持“别人怎么都好好的”,然后驳回孩子的一切求助——

@Olivia:高三那年遭人排挤欺负,一整年都在想自杀,给家里人说,爸妈只会说,为啥人家不欺负别人欺负你呢?上学心思不在学习上,天天想的啥破事儿。

@Margaret:大二的时候坐公交车回家,被一个老男人摸了大腿,回家和我妈讲,她说:叫你穿的那么骚,活该。

如此,我们也在用报喜不报忧保护着自己,不想再一次体验到那曾体验过无数次的失望与不信任。

可笑的忧愁

这背后的原委其实很简单。

太多家长和孩子在需要彼此分享的年纪,并没有好好沟通;而到了已经不是必须这样做的年纪了,生活轨迹不同了,越发觉得自己和父母的价值观渐行渐远。

毕竟父母和朋友不一样,不像同龄人那样懂我们的处境。顶多也只是生搬硬套一些年轻人吃不下的老道理来盲目安慰、隔靴搔痒——

@童言无忌:对爸妈永远也无法说出的一个秘密,是他们这代人99%无法接受的,只能跟开明的朋友聊。

@??:爸妈都认为大学生活是很开心的。但是我在学校的日子其实很累,因为我不想只成为一个二本院校的普通毕业生。爸妈也是不太了解,不明白我一天到晚在忙什么。

再加上两方都倾向于坚信自我理念,从而不断产生冲突,逼得子女最后可能会选择沉默。

@大粒粒:乔任梁去世的时候,发了关于kimi的朋友圈,爸爸下面问怎么回事,我说一个年轻的明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爸爸回复"没出息" 。有很多的固执、信仰和情绪,父母不懂,也不会去尝试理解和尊重。

@亮亮:十八岁生日那天,我跟爸爸说我在学校被孤立被欺负的一度有过跳楼的念头,得到的是一句:“你怎么不跳呢”……十七年了,很少和他聊天,也从来不会去找他寻求帮助。

他们不明白你明明吃得饱喝得暖,怎么就多了那些“洋气的毛病”。每每需要安慰和建议,他们却只会给你埋怨和责备。更有甚者,你的悲伤还会马上被传成所有亲戚口中的笑柄——

@长安:过了很久我说“我觉得我需要一个心理医生”。他们说“你是要我送你去精神病院吗”。

@豆花儿啊豆花:因为学业与性格的问题,患上了抑郁症,查出来的那天,我父亲看着报告单笑着跟我说,你怎么可能得抑郁症,自己作得还非要给自己加戏,这件事算是我的伤疤,但是每次出去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他都会跟别人笑嘻嘻地提这件事当着我的面,当做一件玩笑。

@我想我是海:我以前会说,现在不会了。因为我发现我跟我妈说的他全说给我爸了,然后我爸又当着我面说说说。

把原本还有的几分信任,消耗殆尽。

“不许哭!不许压力大”

还有些年轻人呢,不敢在最亲的人面前表现脆弱,因为怕被嫌弃脆弱。

@木木青:考研精疲力竭,背书到最后边背边哭,给妈妈打电话,“不许哭!不许压力大!”。后来,一直到我复试到我录取,我都只是告诉她结果再也不愿意多说。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坚持打压式教育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摔倒时,第一时间说的是都不小心点,而不是把自己抱起。

动不动就用自己“20年前多么多么苦都熬过来了”的经历,试图去证明你经历的所有困境都是自己作、自己太脆弱——

@居居吕孩:上次和爸爸说我的难受,他说你经历这些就受不了了?那你经历我以前的一切你估计要跳楼了。然后给我讲了他以前的事,洋洋洒洒一大篇。我有一个很好的爸爸,但从那次以后,我很少甚至再也没有和他提起我的惶恐我的不安了,因为我害怕就连我的难过也要被拿来比较。

就算他们上一句是“累不累,压力是不是很大。”下一句就是“但还是要好好学习。”

@少年:大学远离家乡去了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读书,最委屈的时候打电话给我爸说我想回家,我不想读书了。得到的回复确是:你别回来,你去的地方是个好学校,你要努力。顿时感到人生绝望了。

@未光:考研失利,老爸和我促膝长谈如果不考进公务员体系不读研的人生是多么失败。

@北上来者: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情况?报喜不报忧是因为一旦报忧就成了他们怂恿我劝诫我甚至要求我考公务员的顺当理由只是毕业一年呀,好像不能马上年薪30万就不如公务员就一定是失败了一样。

甚至用努力得来的成果想要赢得父母的夸奖,可是却迎来依然只是一句“理所应当”

或许他们只是想用激将法、或许他们只是想在外人面前表达谦虚,但是给孩子带来的不自信阴影却是一辈子的。

@一一呀:多希望爸妈能对我说:“你累了就回来,但是不可能的。”我一直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做得好的必然的,做不好才是不对的。”

我只是想要一个拥抱啊

可那些被迫独立的孩子遇到坎儿,看到和开明的父母无话不说的同龄人,也一定十分羡慕吧。

@蘭汀屿:某天下班去吃饺子,阿姨看我身体不舒服当场给我熬姜汤喝,我当时就哭了。而亲妈呢,那种嫌弃的场面我就不说了。

@洁白:从小不善于口头表达。初三的时候给父亲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情真意切,边写边哭,并满怀希望觉得父亲看到肯定明白。结果令我失望,信没看就被撕了,并被告知以后有话当面说。

而或许是父母坚强惯了,于是觉得我们也应该坚强,毕竟他们不能陪你一辈子。可是当我诉说这些时只是想得到一句:“没事爸爸妈妈在呢

@二川:每次难过,跟爸爸妈妈说,他们就会给我灌各种心灵鸡汤

@阿琼:六岁那年想牵爸爸的手,被甩开了;九岁那年,牙疼想寻求妈妈安慰,她说是我自作自受。从此以后,他们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跟家长说不说没关系,有的事恐怕就是要自己扛的。

但至少在外面不高兴了回家可以缓一缓,只是想哭一场,只是想要妈妈的怀抱,可连这点儿要求往往都成了奢望。

@WXJ:当我们还是未成年人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我们以后看来很微不足道,很可笑的忧愁。但在这个年龄,这个心境之下,它们确实是我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有时候我们找父母倾诉,并不是为了寻找解决办法,是因为道理我们都懂,只是需要暂时的情感发泄而已。

如此,报喜不报忧才不是什么坚强,而是迫不得已习得的生存策略,带着失望的无奈、带着愤怒的悲伤。

@小岸:初中的时候在外地读书,每周末回家跟爸妈聊天就是在讲学校发生的趣事,我爸还说我,还有心思学习吗。当时心里好难受,其实那些趣事都是我编出来的,其实我在学校住宿一点都不快乐,那时我才十一岁,天天都因为想家而哭,但是又不愿意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

由此,长大了的我们渐渐地学会了对坏消息选择沉默,用沉默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然后用“我很好”安抚着父母,独自漂泊。

也有人,不是被迫选择孤独,而是主动选择了长大。

大人的世界,不相信眼泪

我们用报喜不报忧保护着父母,害怕看到他们担心的样子,给他们原本就不容易的生活,增添负担——

@广人草:可能我比较幸运,遇到了愿意倾听和永远支持我的妈妈。可唯一从来不会提起的都是发生在伦敦的恐怖袭击。

毕竟生活不易,知道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于是告诉自己不要让情绪过多地传染给他人。

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默契吧,自己面对世界,自己默默长大。

@お七:无法抛弃想自杀的念头。 有一次半夜妈妈心脏不好陪她去医院检查,等结果的时候忍不住哭着说了一切。感觉自己很不孝,可是妈妈只是淡淡地说着她和爸爸之后打算的生活,而这些生活里都以我为中心。或许是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了吧,现在很少想自杀了。

换一个思维,去解决父母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改变他们的思路,这是很自豪的事情啊。

@章鱼小君:因为很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证明给他们看,我自己可以做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后自己的路。

@Cheyenne:高三有段时间状态特别差,一边哭一边说自己这段时间有多难受。我爸听了,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特别理性的跟我分析家里的情况,然后告诉我:我们的家境不允许我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高考。

不忍心让他们担心,于是更要给自己一些压力,不是要努力,是必须拼尽全力。更因为我长大了,要开始保护我历尽半生辛苦、饱尝世间百味的爸妈了。

@雅:生孩子的时候,妈妈刚从外地做完第七次化疗,我不敢跟他说我的预产期。我和哥哥们无法对这个饱受岁月、没有丈夫疼爱的母亲倾诉什么,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痛,她会更痛;我们流泪,她会背着我们流更多的泪。

然后孤独便变成了一件好事。一个人就自己多长本事、多看世界、多走些路,把时间花在正事上,变成自己打心底喜欢的那种人。

别担心钱,有妈妈啊

当然,坚强的样子都是做给自己看的。血肉的联系让爸妈还是会想尽办法打听着关于你的一切——

@青漫:上学期有段时间超级忙,连我爸的电话都挂了好几次。那天中午,接通了我爸的电话,突然他就来了一句:“你最近在学校怎么样啊,感觉你比国家总统事情还多。”我所有的话如鲠在喉,泪流满面地蹲在我的破单车前面,一边擦眼泪,一边把手机拿到20厘米开外说:“不忙。就是事情有点多。没啥。”

然后很容易从你的情绪里,捕捉到蛛丝马迹——

@白雪公猪:生意失败,电话里被爸爸听出来了,他说:回来吧。

@JYG:有次忘了是什么原因我哭着跟妈妈打电话诉苦,一挂电话,爸爸就在微信上问我怎么了,还问我哭了?我说没有,后来爸爸说你哭了为什么不说

@小杜杜牙:生完孩子第五天,老公每天忙着做饭给我补充营养。婆婆看到我吃的,都会来一句,怎么不给你老娘弄一份。几度崩溃,又不能发火。妈妈打电话问我怎么样?不敢报忧,但是心里委屈,稍微漏了点。妈妈跑着去车站,坐车来到我身边听我发牢骚,开解我。

不管离家多远,我始终还是没长大,也不想长大,终究也有忧要对爸妈说,那也是再次当当孩子。

@D.:我妈说,那你请假回家吧,我给你炖排骨

@桑勹:想到今年找工作、租房、买东西,要用到很多钱。碰上回南天,整个人过敏。因为价钱原因犹豫要不要买抽湿机的时候,妈妈说:别担心钱,有妈妈呀。


@无气力树袋熊:几年前刚上大学遇到网络诈骗,被骗走3500元,那几乎是我大半个学期的生活费。不敢跟家里说,就出去找兼职。没什么社会经验,合适的兼职找不到,身上、卡里所有的钱加起来不到200块,哪怕只吃馒头咸菜都撑不过一个学期。 回学校的路上,在一个地铁站,终于撑不住不知道该怎么办,给妈妈打了电话,妈妈第一句话是:“傻孩子,你怎么不跟我说呢,等着,我给你打钱啊”。 

就算天塌下来,也能被这份温度顶起一片小空间,独属于爱的小空间——

@仓鼠队长:高三压力大,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说:“没事,大不了就复读,我们还养的起你。”上大学不适应了,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说:“没事,想我们就打视频呀,我们没离开你只是距离远一点而已。”遇到很多很厉害的人,不自信,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说:“没事,做好你自己就好了,相信你。”

@金泞:跟初恋分手,我难过的连抬头都觉得累,我老妈安慰我说,如果真的是命中注定,拆都拆不散,我顿时阴转晴。大人们吃那么多的盐,可能是因为脑子曾经进过水,为了保持水盐平衡身体健康。

@没有昵称-2333:我毕业前也是受导师威胁恐吓。当时也是爸爸妈妈跟我说,不怕,大不了不要那个狗屁证了。想起来,世界上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如此保护自己不惧任何势力,我爱我爸妈。

我需要你

还有些时候,父母也曾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告诉你生活的不容易,只是你也没有发现。

@Ana:学校离家很远,在不报忧上我和我妈有都心照不宣,我惦记她就是不想让她知道我最近过得不好,她也是吧。

@??:他们想知道我的一切,但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的大学生活有多丧,但他们好像也隐瞒了我很多事。比如要不是二姨在家族群问一下,我根本不知道我放完清明从家里回学校的那天,我爸走在路上摔倒了。

他们或许也需要来自孩子的偶尔安慰,就像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时的欢喜一样。

@子悦:以前不喜欢和爸妈倾诉,觉得他们不能理解我;但最近交流多了发现,他们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他们会无条件的支持我。

@迪迪:不,我现在一有忧就找他们哭诉。我让爸妈见证我解决一件事情的过程,他们能参与我的生活,而不是觉得被年轻人被时代抛下。

@舟陆沉:小时候长辈重男轻女暗地里说了很多话,挺自卑的。读了大学以后,妈妈经常说:她知道自己和爸爸都有缺陷,年纪大了很难改了。只希望我有事和她聊,她会尽可能帮我,不行也至少做个倾听者,能替我分担些重量。

再听久一点儿吧

这便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力量吧。敢于卸下伪装、无所顾忌地大哭一场,也是爱我们的人给予我们最大的资本。

@山有扶苏:我难过的时候都是和奶奶说,年纪大了人容易变得很宽容很温柔,都是细心的开导我,我每次回家两个人都要聊大半夜的天,走的时候又会偷偷的在装在我行李箱里一笔钱。

在还有机会说出口的时候,再说久一点儿吧;

在还能接受彼此心意的时候,再听久一点儿吧。

因为不管是报喜不报忧、还是报忧不报喜,最重要的都不是获得安慰的本身,而是对面倾听着的那个人。

@甜心轰炸机:好希望和妈妈说,可惜她已经离开很多年了。这几天一直反反复复发烧,老也不好,想妈妈,想哭。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